回系所成員
潘美玲教授兼人社系系主任
學歷
|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博士
分機
|58651
辦公室
|HK 132
電子信箱
|mlpan@nycu.edu.tw
專長領域
|經濟社會學、發展社會學、歷史比較社會學、組織、市場與勞動社會學、跨國移民研究、台灣社會發展全球化與社會變遷
潘美玲

學歷

Duke University, Durham, North Carolina, USA, 社會學博士
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社會學碩士
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學位

經歷

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執行委員(2019/1-12)
國立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(2018/8/1─2019/7/31)
台灣社會學會理事(2018/1-2019/12, 2022/1至今)
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(2011/8-2017/7)
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訪問學人(2015/8-2016/7)
國立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中心執行委員(2010/1-2015/7)
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副院長(2013/9-2015/7)
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(2006/8-2011/7)
元智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(2000-2006/7)
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董事(2004-2015)
美國麻省理工學院,工業表現中心,台灣計畫,諮詢顧問 (2000/6-2000/9)
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,博士後研究與兼任助理教授 (1998/8-2000/7)
東吳大學社會學系、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(1999-2000)
第四屆北美洲台灣研究論文年會會長 (1998年度)

獲獎記錄

2020,臺灣社會學會年度碩士論文獎,指導教授
2020,國立交通大學109學年度優良教學獎
2011,國立交通大學100學年度優良教師
2010,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99年度之研究績優卓越獎
2009,國立交通大學98年度績優導師

期刊論文

  • Pan, Mei-Lin and Kristina Kironska. forthcoming. “Taiwanese Public Opinion on Inviting the Dalai Lama to Taiwan: Political or Religious Motives?”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aiwan Studies
  • 潘美玲,2023,〈「拒絕准予居留」:持印度旅行文件的流亡藏人與台灣的入境管控〉,《臺灣人權學刊》7(1):5-26。
  • Kao P-Y, Chen M-H, Chang W-A, Pan M-L, Shu W-D, Jong Y-J, et al., 2023, “A Genome-Wide Association Study (GWAS) of the Personality Constructs in CPAI-2 in Taiwanese Hakka Populations,” PLoS ONE 18(2): e0281903. https://doi.org/10.1371/journal.pone.0281903
  • 謝斐宇、潘美玲、鄭志鵬,2022,〈跨鏈創新:台灣防疫熔噴設備的國產化〉,《臺灣社會學刊》72: 57-116。TSSCI。https://dx.doi.org/10.6786/TJS.202212_(72).0002
  • 潘美玲,2018,〈在市場中實踐「西藏意識」:印度、尼泊爾流亡藏人的難民經濟〉,《文化研究》 27:59-86。TSSCI&HCI
  • 陳明惠、張維安、潘美玲、許維德、劉奕蘭、鐘育志、黃憲達、林勇欣,2017,〈台灣客家人尋蹤:「客家基因溯源與疾病關聯性分析:社會學與生物學的對話」田野紀要〉。《全球客家研究》9:207-48。
  • 潘美玲,2016(12),〈錯置的離散:台藏家庭的在台境遇〉,《臺灣人權學刊》3(4):69-89。
  • Pan, Mei-Lin, 2015(July), “Neither Compatriots nor Refugees: Status Discrimination of Exiled Tibetans and the Contradictory Fac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(Taiwan),”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 Pacific Studies 11(2): 41-59.
  • Pan, Mei-Lin, 2014 (August), “The Changing Character and Survival Strategi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India,” China Report 50(3): 233-242.
  • 潘美玲,2013(6),〈北埔與峨眉茶產體制之比較〉,《客家研究》6(1):69-108。
  • 潘美玲,2011(6月),〈流離的道德經濟:流亡印度的藏人毛衣市場與協會〉,《台灣社會學刊》46:1-55。TSSCI
  • 潘美玲,2009,〈印度加爾各答的客家移民〉,《客家研究》3(1): 91-123。
  • 潘美玲,2003,〈一個去「異化」的資本主義企業?-- 「幸福」實業的勞動體制研究〉,《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》35: 79-107。
  • 潘美玲、張維安,2003,〈經濟行動與社會關係:社會自我保護機制的研究〉,《台灣社會學刊》30: 51-88。TSSCI
  • 潘美玲、張維安,2001,〈彈性生產與協力網絡:協力廠觀點的個案研究〉,《台灣社會學刊》25: 201-242。TSSCI

編輯專書

  • 張維安、潘美玲、許維德主編,2021(5),《客家與族群研究的技藝》。新竹: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。ISBN:9789865470036。
  • 潘美玲、王宏仁主編,2019(12),《巷仔口社會學3:如果贏者全拿,我們還剩下什麼?》。新北市:大家出版社/遠足文化事業。ISBN:9789579542876。
  • 蔡友月、潘美玲、陳宗文主編,2019(1),《台灣的後基因體時代:新科技的典範 轉移與挑戰》。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。ISBN:9789578614239
  • 潘美玲、林繼文、張隆志、楊孟軒主編,2016,《跨界跨代的台灣研究:北美台灣研究學會(NATSA)二十年》。高雄市:巨流圖書。ISBN: 9789577325242。
  • 范玫芳、林宗德、李河清、潘美玲、楊谷洋、駱冠宏等編,2013(1),《風和日麗的背後:水、科技、災難》,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。ISBN:9789866301544。

專書論文

  • Pan, Mei-Lin and Dolma Tsering. forthcoming. “The Lived Experience of Tibetan Refugees in Taiwan: Contesting Rights to Work, Residence, and Citizenship,” in Refugees in East Asian: Taiwan and Japan in Comparison, edited by Lara Momesso and Polina Ivanova. Singapore: Springer Nature.
  • Sung-Yueh Perng, Ying-Yu Chen, Mei-Fang Fan, Mei-Lin Pan, Hsin-Yi Tsai, forthcoming“Chapter 6 Digital pandemic governance in Taiwan,” in Governance, Governmentality, and the Global Pandemic: Taiwan's COVID-19 Experience, edited by Ming-Cheng M. Lo, Michael Liu, Yu-Yueh Tsai. London: Routledge.
  • 潘美玲,2021,〈第12章,經濟與工作〉,259-280頁,收於陳志柔、鄰國明主編,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(第五版)》。高雄:巨流圖書。ISBN:9789577326324。
  • 張維安、潘美玲、許維德,2021,〈導論:歷史事實、社會實在與研究方法〉。頁iii-xiii,收錄於張維安、潘美玲、許維德編,《客家與族群研究的技藝》。新竹市: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。&HCI
  • 潘美玲,2021,〈第8章,歷史比較研究法:客家族群研究的應用〉,206-225頁,收於張維安、潘美玲、許維德編,《客家與族群研究的技藝》。新竹: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。
  • 潘美玲,2020,〈流亡印度賣毛衣:藏人的跨族群經濟〉,127-154頁,收於趙恩潔編,《南方的社會,學(下):行動作為倫理》。新北市:左岸文化出版。ISBN:9789869944410
  • 潘美玲,2020,〈印度加爾各答華人與客家研究議題評析〉,67-82頁,收於河合洋尚、張維安編,《客家族群與全球現象:華僑華人在「南側地域」的離散與現況》(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調查報告150)。大阪:國立民族學博物館。
  • 潘美玲等,2019,〈第七章 台灣客家族群基因溯源研究:社會學與生物學對話〉,頁179-201。收於潘美玲、蔡友月、陳宗文等編《台灣的後基因體時代:新科技的典範轉移與挑戰》。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。
  • 潘美玲,2015(8),〈第三章 國家政策與客家族群產業經濟的發展與變遷〉,頁69-116,收於張維安等編《客家族群與國家政策》。台北:客家委員會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。ISBN:9789860456592
  • 潘美玲,2015(9),〈印度被殖民時期的華人〉,頁221-234,收於謝小芩主編《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中印關係》,新竹: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。ISBN:9789866116513
  • 潘美玲,2015(11),〈後進發展國家的科技矽島迷思〉,頁11-28,收於蔡石山主編《台灣海洋文化的吸取、轉承與發展》,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。ISBN:9789866301797
  • 潘美玲、范以欣、張翰璧,2015(2),〈第五章 日本客家移民與人口分布〉,頁145-185,收於張維安編《東瀛客蹤:日本客家研究初探》。苗栗縣銅鑼鄉:客委會客發中心。ISBN:9789860443615
  • 張翰璧、范以欣、潘美玲,2015(2),〈第六章 日本客家之職業特性〉,頁187-229,收於張維安編《東瀛客蹤:日本客家研究初探》。苗栗縣銅鑼鄉: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。ISBN:9789860443615
  • 潘美玲,2011,〈印度加爾各答客家移民族群經濟的變遷〉,頁61-86,收於廖建裕、梁秉賦編《華人移民與全球化:遷移、本土化與交流》。新加坡:華裔館。ISBN:9789810885519
  • 潘美玲,2011(6),〈一個臺灣客家地區的形成:日治以前中港溪流域的族群與經濟〉,頁285-308。收於《族群、歷史、文化:東南亞與東亞的跨域研究》(主编:黃賢強),新加坡: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與八方文化創作室。ISBN: 9789814343206
  • 潘美玲、黃怡菁,2010(12),〈茶鄉客家婦女的勞動:峨眉採茶班員的勞動圖像〉,頁285-316。收於莊英章、連瑞枝編《客家‧女性‧邊陲性論文集》。台北:南天書局。ISBN: 9789576387302
  • 潘美玲,2010(3),〈科學園區與臺灣社會〉,頁234-246。收於楊谷洋等編《社會、科技、人:STS跨領域新視界》。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。ISBN:9789866301049
  • 潘美玲,2008(12)a,〈既非對抗亦非屈服:印度流亡藏人的在地生存策略〉,頁37-59。收於夏曉鵑、陳信行、黃德北主編《跨界流離: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(下冊)》,台北: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。ISBN:9789868460195
  • 潘美玲,2008(11)b,〈第7章 從經濟奇蹟到後進發展—台灣二十年來國家機器與產業發展〉,頁149-162,收於王宏仁、李廣均、龔宜君主編,《跨戒: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》,台北:群學。ISBN:9789866525032
  • 潘美玲、陳介玄,2005(8),〈 縱橫四海的企業家:從協力生產到全球佈局〉,頁23-45。收於王振寰、章英華主編《凝聚台灣生命力》,台北:巨流。ISBN: 957732228X
  • 潘美玲,2003(9),〈發展理論與和平的建構──弔詭與出路〉,頁105-136,收於黃默等編《和平學論文集》,台北:唐山。ISBN: 9867748263
  • 潘美玲,2001(5月),〈台灣的檳榔消費文化〉,頁221-232,收於朱燕華和張維安編,《社會與經濟: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》,台北:生智。ISBN:9578182368
  • 潘美玲,2001,〈技術、社會網絡與全球商品鏈:台灣製造業部門間生產組織的差異〉,頁187-221,收於張維安主編《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國家競爭力》台北:聯經。ISBN:9570823224
  • Gereffi, Gary and Mei-Lin Pan. 1994. “The Globalization of Taiwan's Garment Industry”, in Enda Bonacich et al. Global Production: The Apparel Industry in the Pacific Rim. Pp. 126-146. Philadelphia: Temple University. ISBN: 978-1566391689

書評

  • 潘美玲,2022,〈書評:偉大始於渺小《喜馬拉雅》:神話與山峰下的陰影〉,Openbook 閱讀誌 (2022-12-12)
    https://www.openbook.org.tw/article/p-67090
  • 潘美玲,2020,〈書評:評《全球生產壓力鏈:越南台商、工人與國家》〉,《台灣社會學》39:175-182。DOI: 10.6676/TS.202006_(39).06
  • 潘美玲,2015(11/07),〈書評:在流亡難民中看到自己〉,《中國時報》(開卷)
    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51107000839-260116

部落格文章

  • 芭樂人類學
    「印度的西藏地圖」專欄
    https://guavanthropology.tw/column/印度的西藏地圖
  • 巷仔口社會學
    〈長在圖博花園裡的異種玫瑰:紀念達瓦諾布教授〉
    https://twstreetcorner.org/2013/04/29/panmeiling/
    〈不同顏色的供應鏈:透過社會價值來創造產業升級〉
    https://twstreetcorner.org/2016/04/19/panmeiling-2/
  • 中外文學部落格
    〈與晶片、AI、自動化有關的幾個關鍵字〉,《觸外》(Chu-Wai)(2022-03-03)
    https://www.chuwai.org/post/keywords-chips-ai-automation

其他學術出版

  • 潘美玲,2021,〈來唱西藏的歌〉,頁379-392。收於趙恩潔、林浩立編,《芭樂人類學2:異溫層迷航記》。台北:左岸。
  • 潘美玲、曾珮緁,2020,〈喜馬拉雅山邊的慈悲:在達賴喇嘛設立的學校服務學習〉。《服務學習與社會連結學刊》3:63-68。doi:10.6865/JSLSE.202004_(3).0004
  • 潘美玲,2019,〈不同顏色的供應鏈:透過社會價值來創造產業升級〉,收於潘美玲、王宏仁主編,頁23-27,《巷仔口社會學3:如果贏者全拿,我們還剩下什麼?》。新北市:大家出版社/遠足文化事業。
  • 潘美玲,2016,〈流亡難人的公民身份〉,《台灣人權促進季刊》(2016夏季號):7-11。
  • 潘美玲、2015,〈使命必達〉,收於郭佩宜主編,《芭樂人類學》。台北:左岸。
  • 潘美玲,2013,〈災難常態化〉單元導言,收於范玫芳、林宗德、李河清、潘美玲、楊谷洋、駱冠宏等編,《風和日麗的背後:水、科技、災難》,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。
  • 潘美玲,2012(3/29),〈鮭魚如何回流救台灣〉,《財訊》(民主甲政經專欄)395:58-59。
  • 潘美玲,2006(10/15),〈貧窮阻斷了和平〉,《中國時報》(中時論壇)

受邀演講或訪談:

  • 2014/04/25 國立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:「茶場與茶產業:一個性別的觀點」
  • 2015/12/02 台北中山扶輪社:「那些難民教我的事」
  • 2017/11/02 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:「層級化的難民:印度與尼泊爾的流亡藏人身份差異與經濟機會」
  • 2018/5/22 Hebrew University(以色列希伯來大學)圖書館:Hakka Journey: Provincial Highway 3 as Formosa Landscape
  • 2019/04/08 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(印度尼赫魯大學)國際問題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:Taiwan'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
  • 2019/11/07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:「印度的西藏地圖」
  • 2019/11/15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:「台灣客家族群基因溯源:談社會學與生物學的跨領域研究經驗」
  • 2019/11/18 輔仁大學服務學習中心:「喜馬拉雅山邊的慈悲:我的意外服學人生」
  • 2019/11/22 金門大學:「南向之邦: The incredible India」
  • 2020/03/27 中正高中:「如果贏者全拿,我們還剩下什麼?」
  • 2020/10/27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「青創宅急便」專訪:「追尋真正自由的社會生活」
  • 2020/10/28 國立交通大學族文所書報討論專題:「印度的西藏地圖」
  • 2021/12/13 印度研究培力工作坊:「印度流亡藏人研究」
  • 2022/08/06 國立臺灣大學校友會:「與難民同行:我如何發現在印度的西藏地圖」
  • 2022/12/02 民視異言堂採訪【民視異言堂】「疫後尼泊爾─流亡藏人」
    https://youtu.be/ed-qr05_ROw
  • 2023/3/02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物理所:「與難民同行:我如何發現在印度的西藏地圖」
  • 2023/3/21 國立清華大學人社院講座課程:「全球供應鏈的架構與臺灣產業的全球生產」
  • 2023/05/22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所:「如果贏者全拿,我們還剩下什麼?」
  • 2023/10/04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:「從全球商品鏈到難民經濟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