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系所成員
蔣淑貞副教授
學歷
|美國羅徹斯特大學 比較文學博士
分機
|
辦公室
|
電子信箱
|shuc@nycu.edu.tw
專長領域
|當代文學理論、台灣女性文學、東南亞英文與華文文學、澳洲文學與電影、文化政策研究
蔣淑貞

經歷

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主任
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主任
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
交通大學外文系主任
(陽明)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(2005-2024)

專書及專書論文

  • 2023 〈李喬的「天問」,答案藏在一幅畫裡〉,《李喬全集.小說卷.第一冊》,頁99-159。
  • 2021 〈李喬的亞洲觀:極權與養生〉,《第四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(台北:萬卷樓,2021),頁241-258。
  • 2017 <逆寫當代愛情:李喬《情世界—回到未來》之知識與價值>,《自然、人文與科技的共構交響:第二屆竹塹學國際學術論文集》。台北:萬卷樓,2017年4月,頁255-268。( ISBN: 9789864780792)
  • 2015 〈反抗與忍從:鍾理和與龍瑛宗的「客家情結」之比較〉,《客家映臺灣─族群文化與客家認同》(苗栗:桂冠圖書,2015),頁149-180。
  • 2015 〈「世遺」與「排遺」:澳門九澳與黑沙客家村的「文化資產」與「霸地污名」〉,《客家文化、認同與信仰:東南亞與臺港澳》(台北:遠流,2015),頁235-253。
  • 2011 蔣淑貞等,《經典解碼:文學作品讀法系列》共13冊,2010,文建會。(《經典解碼》系列於2011年獲得第三屆國家出版獎佳作獎。我應文建會邀請擔任此系列叢書主持人,負責規劃、執行、版權取得、編輯等事務,聯繫執筆學者共19人,歷經五年始完成全套共13冊之文學理論叢書。)
  • 2011 〈龍瑛宗〈貘〉的解讀:從「客家情結」到「亞洲現代性」〉,黃賢強主編,《族群、歷史與文化:跨域研究東南亞和東亞》,下冊(新加坡: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、八方文化創作室,2011),頁627─636。
  • 2011 〈龍瑛宗「南方」觀探究〉,《戰鼓聲中的歌者──龍瑛宗及其同時代東亞作家論文集》,清大台文所,2011,29─54。
  • 2010 〈多元文化主義〉,《經典解碼:文學作品讀法系列13》,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,2010,61-89。
  • 2004 〈科幻、創意與大學教育:兼論張系國的人文價值〉,《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》,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,2004,59-79。
  • 2004 “Teaching Australia Against America to English Majors in Taiwan,” Thinking Australia Studies: Teaching Across Culture, eds. David Carter, Kate Darian-Smith and Gus Worby (Brisbane: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, 2004): 340-348.
  • 2002 “How to De-imagine Chineseness: Ethnic Chinese Writers in Southeast Asia,” A Festschrift for Prof. Chin-cheng Chen and Prof. Shu-huei Sun (Taipei: Crane, 2002): 279-293.
  • 2002 “Rejection of Postmodern Abandon: Zhu Tianwen’s Fin-de-siecle Splendor,”Feminism/Femininity in Chinese Literature, eds. Peng-hsiang Chen and Whitney Crothers Dilley (New York: Rodopi, 2002): 45-66.
  • 1999 〈再現澳洲歷史,重塑澳洲神話〉,《奧斯卡與露辛達》導讀,台北:允晨,1999, 3-12.
  • 1998 〈後現代觀念在台灣的傳播〉,《比較文學》,第一屆東亞比較文學國際會議論文集,韓國比較文學學會,1998, 7-17.
  • 1991 <「挪用」和/或「模仿」的用法﹕某些難題的關鍵希臘文,拉丁文,英文,法文,梵文>, translated form Robert Magliola’s “Appropriative and/or Imitative Use(s): Some Cruxes—Greek, Latin, English, French, Sanskrit,” Chung-Wai Literary Monthly (July 1991), 77-107. Reprinted in Han-liang Chang, ed., Concepts of Literary Theory: East & West (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olloquium,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, 27-30 April 1990) (Taipei: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): 211-244.
  • 1987 <內/外與衍異﹕格蘭姆葛林與遠藤周作部分小說中對教會的態度>, translated from Robert Magliola’s “Inside/Outside and the Difference: Attitudes Towards the Church in Some Novels by Graham Greene and Shusaku Endo”, 《文學與宗教》 (台北:時報, 1987): 105-120.
  • 1987<王文興《背海的人》的語言信仰>, translated from Han-liang Chang’s “Language as Belief in Wang Wen-hsing’s The Man Kept at Bay,” 《文學與宗教》 (台北:時報, 1987): 438-462.

譯書

  • 2006 《文化政策》,譯自Cultural Policy by Toby Miller and George Yúdice (London: Sage, 2002),台北:巨流,2006。

期刊論文

  • 2010 〈藝術與生活的角力──從一座澳洲監獄博物館談起〉,《藝術觀點》47 (2010):146─151。(《藝術觀點》於2011年獲得第三屆國家出版獎特優獎。)
  • 2006 〈鍾理和與龍瑛宗的「客家情結」之比較〉,《客家期刊》3 (2006年12月):1-40。
  • 2002 〈白色驚恐(或《瘋狂麥斯》)及壯麗美學〉,譯自Meaghan Morris “White Panic or Mad Max and the Sublime,” Trajectories: Inter-Asia Cultural Studies, ed. Kuan-Hsing Chen (London: Routledge, 1998: 239-62),《中外文學》30.12 (May 2002): 97-129.
  • 2001 〈飽受女生欺負的台灣男生──電影「一一」觀後感〉,《當代》(May 2001): 88-91.
  • 2001 “Southeast Asian Literatures in English: The Literary Tradi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,” Sun Yat-sen Journal of Humanities 12 (April 2001): 17-29.
  • 2000 〈失去自我的痛:馬來西亞華文文學和英文文學的華人屬性〉,《中外文學》29.2 (July 2000): 272-287.
  • 2000 “Gender in Taiwan’s Postmodern Literature,” Asian Culture Quarterly 28.1 (Spring 2000): 9-28.
  • 1999 “’Ulysses by the Merlion’: Singapore’s English Poetry in Search of a Cultural Identity,” Sun Yat-sen Journal of Humanities 9 (August 1999): 169-183.
  • 1998 “’We Tap Tradition and Modernity’: Edwin Thumboo and the National Question,” Tamkang Review 29.2 (Winter 1998): 143-157.
  • 1998 “Rejection of Postmodern Abandon: Zhu Tianwen’s Fin-de-siecle Splendor,” Tamkang Review 29.1 (Autumn 1998): 35-65; reprinted in Feminism/Femininity in Chinese Literature, eds. Peng-hsiang Chen and Whitney Crothers Dilley (New York: Rodopi, 2002): 45-66.
  • 1998 <兩性戰爭可休矣?當代女性科幻小說家的敘事模式和性別政治>,《中外文學》26.8 (January 1998): 32-47.
  • 1997 <都會文化vs. 本土認同﹕新加坡英文文學之定位>, 《中外文學》 25.9 (February 1997): 121-136.
  • 1989 <在邊緣上的後現代主義﹕衍異論宣言>, translated from Robert Magliola’s “Postmodernism on the Brim: A Differentialist Manifesto,” Chung-Wai Literary Monthly (January 1989): 31-61.
  • 1986 <禪宗與德希達之解構學—試以《無門關》數公案論「衍異」>, translated form Robert Magliola’s “Differentialism in Chinese Ch’an and French Deconstruction: Some Test-cases from the Wu-Men-Kuan,” Chung-Wai Literary Monthly (December 1986): 130-139.
  • 1986 <脫軌的擬象﹕義大利建築和美國詩的後現代主義>, translated from Robert Magliola’s “The Off/Figural: Postmodernism in Italian Architecture and American Poetry,” Chung-Wai Literary Monthly (May 1986): 127-146.

研討會論文

  • 2022 〈李喬長篇小說半世紀來的遞嬗演變〉,《2022李喬文學、文化與族群論述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新竹:清華大學,2022年5月21-22日。
  • 2019 <李喬的兩種亞洲觀:極權與養生>,《歷史風華與文藝新象:第四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新竹:清華大學,2019年11月8-9日。
  • 2018 <「客家文學」的省思:文本位與聲本位>,《第三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臺灣大學臺文所,2018年9月29-30日。
  • 2018 <私房李喬>,《客籍文學家李喬口述歷史訪談計畫》(與陳惠齡、李舒中合著)。
  • 2017 <東南亞華人眼中的克倫人:以緬華作家許均銓短篇小說《浪漫禁區的情愫》為例>,《海上絲綢之路與東南亞華文文學:第十二屆東南亞華文文學研討會》,廈門大學,2017年11月27-29日。
  • 2016 <一本談小說教學的小說:論《重逢夢裡的人》>,《「經典人物-李喬‧七O後」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嘉義:中正大學台文所,2016年10月1-2日。
  • 2015 <逆寫當代愛情:李喬《情世界-回到未來》之知識與價值>,《自然、人文與科技的共構交響:第二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新竹教育大學,2015年11月13-15日。
  • 2014 〈臺灣客籍「大河小說」作家訪談與研究資料編纂:李喬〉,客家委員會103年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,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,2014年12月6-7日。
  • 2014 〈「世遺」與「排遺」:澳門九澳與黑沙客家村的「文化資產」與「霸地污名」〉,第三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,2014年11月8-9日。
  • 2013 〈緬甸客家在澳門〉,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客家研究揚帆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,交通大學客家學院,2013年11月10日。
  • 2013 〈臺灣客籍「大河小說」作家訪談與研究資料編纂:鍾肇政〉,客家知識體系天弓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,交通大學客家學院,2013年11月9日。
  • 2013 〈在台馬華文學之建制化〉,拉曼大學中文系與交通大學客家學院學術研討會,馬來西亞:拉曼大學金寶校區,2013年10月25-28日。
  • 2012 〈馬華文學在台灣:四個閱讀視角〉,2012第一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雙年會,吉隆坡,2012年6月9-10日。
  • 2012 〈「文化公民」的素養:流動思維〉,「2012台灣海洋文化的吸取、轉承與發展」第二屆國際研討會,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,2012年6月1-2日。
  • 2011 〈「客家」的臨界身份:臺灣客家博物館之論述分析〉,2011年族群、歷史與文化亞洲聯合論壇:當代客家之全球發展學術研討會,中央大學,2011年10月29-30日。
  • 2011 〈土著化的文明進程:臺灣『文化公民權運動』的理念探究〉,臺灣海洋文化的吸取、轉承與發展國際研討會,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,2011年5月27-28日。
  • 2010 “Blue Brave (or The Legend of Formosa in 1895): A Hakka Movie About the Flexible Identity Strategy for Postcolonial Taiwan,”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iteratures, Borders and Limits, University Jean Moulin Lyon 3,2010年3月25-27日。
  • 2009 〈澳洲公共藝術案例:監獄博物館〉,公共藝術與生活美學研討會,成大藝術中心,2009年12月18-19日。
  • 2009 〈龍瑛宗〈貘〉的解讀:從「客家情結」到「亞洲現代性」〉,2009族群、歷史與文化亞洲聯合論壇──東南亞華人族群關係與區域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,新加坡國立大學,2009年11月13-15日。
  • 2008 <澳洲文化政策意識形態檢視-文化權與社區藝術>,社區 vs 藝術:在地美學實踐研討會,臺大應用力學研究所國際會議廳,2008年9月26-28日
  • 2008 「台灣影中的客家文化表述」,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iteratures, Borders and Limits, 新竹交通大學,2008年3月24-26日。
  • 2007 “The Incorporation of ‘Asia’ into Taiwan Cinema: Issues of Cross-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is-communication,” 新竹交通大學外文系,2007年11月2日。
  • 2007 “The Multicultural Question in Taiwan: A Case Study of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Hakka Culture,”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iteratures, Borders and Limits, University Jean Moulin Lyon 3,2007年6月21-23日。
  • 2007 “’Asia’ in Australian Documentaries: Orientalism Revisited,” Literature of Boundaries and Frontiers, 新竹交通大學,2007年4月6~7日。
  • 2007 “Taiwanese Images of America: A Study of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aiwan,” 跨(國)文化流動研究學術研討會,中興大學,2007年3月24日。
  • 2006 “The Hakka and the Punti: The Opposite Images of the Chinese in James Michener’s Hawaii,” 2006 Association for Cultural Studies Crossroads Conference, Bilgi University, Istanbul, 20-23 July 2006.
  • 2005 “For a Political Econom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aiwan,”《建構批判性的跨(國)文化流動研究學術研討會》,「跨(國)文化流動研究團隊」主辦,台灣師範大學,2005年5月28日。
  • 2005 〈從「海內存知己」到「海外存異己」:馬華文學與台灣文學建制化〉,2005年文化研究年會,新竹交通大學,2005年1月8-9日。
  • 2004 “A Politics of Melancholy for Malaysian Chinese Writers,”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“Overcoming Passions: Race, Religion and the Coming Community in Malaysian Literature,”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, 2004年10月16-17日。
  • 2004 〈「我們是真現代」:澳洲現代性的變貌〉,《亞太現代性》,中山大學外文系,2004年4月15-16日。
  • 2003 〈存在的意義與歷史的必然:正/誤讀張系國的後現代性〉,2003科幻研究學術會議《中文科幻研究: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》,交通大學圖書館科幻研究中心,2003年10月18日。
  • 2003 “The Bitter Melon vs. the Bird of Paradise: Two Chinese Images of Australia,” The Symposium on Changing Identities (「台灣與澳洲文化認同的變遷」國際學術研討會),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, January 11-12, 2003.
  • 2002 〈良婦與刁民:旅澳作家夏祖麗與歐陽昱的比較〉,《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淡江大學,2002年5月。
  • 2001 “Writing in a Cultural Space of Disappearance: Ethnic Chinese Writers from Malaysia,”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“Anglophone Cultures in Southeast Asia,”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, 2001年10月。
  • 2001 “From English/American Literatures to New Literatures in English: the Shaping of Global Visions of English Majors in Taiwan,” The 12th Tr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Commonwealth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Studies, Canberra, Australia. 2001年7月。
  • 2000 〈走出「白色恐慌」:澳洲科幻小說對國族主義的反挫〉,2000年文化研究學術會議,交通大學,2000年12月。
  • 2000 “How to De-imagine Chineseness: Ethnic Chinese Writers in Southeast Asia,” The 3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sian and North African Studies, Montreal, Canada. 2000年8月。
  • 1999 〈馬來西亞華文和英文文學的華人屬性〉,中國符號與台灣圖像研討會,輔仁大學,1999年12月。
  • 1999 “Ethnic Chinese Writers of English in Southeast Asia: the Crux of Cultural Identity,” The Ninth Biennial Symposium on Literatures and Cultures, National Singapore University, 1999年12月。
  • 1999 “Southeast Asian Writers in English: The Literary Tradi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,” The Eighth Quadrenn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R.O.C., Tamkang University, Taipei. 1999年8月。
  • 1999 “Dissolving Image-motifs in Robert Magliola’s On Deconstructing Life-Worlds,” 23th Annual Conference,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, Hartford, Connecticut, U.S.A. 1999年5月。
  • 1998 “’Ulysses by the Merlion’: the Rewriting of the English Literary Tradition in Singapore,” 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,國立中山大學,1998年12月。
  • 1997 〈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英文文學的出版現況〉,八十五年度外文學門研究成果分析,國立交通大學,1997年11月。
  • 1997 “Gender in Taiwan’s (Post)Modern Literture,” The First Asia Pacific Literary Conference, Kuala Lumpur, Malaysia, 1997年11月。
  • 1997 〈後現代觀念在台灣的傳播〉, 第一屆東亞比較文學國際會議, 韓國漢城, 1997年6月。
  • 1997 〈兩性戰爭可休矣?當代女性科幻小說家的敘事模式和性別政治〉, 第二十一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, 1997年5月。
  • 1997 Feminism and the National Question in Li Ang’s ‘Labyrinthine Garden’,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MELUS Conference,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, U.S.A. 1997年4月
  • 1995 <當代台灣女性小說的歷史批判﹕以李昂的《迷園》為例>, 《傳播生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、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彙編,216-225,1995。

研究計畫

  • 2013 天弓計畫:臺灣客籍「大河小說」作家訪談與研究資料編纂(客委會計畫)
  • 2007 「文學作品讀法」叢書出版計畫(文建會計畫)
  • 2005 超越美學的文化政策委託研究案(文建會計畫)
  • 2004-2005 美國文學與台灣:一個政治經濟學觀點(國科會計畫)
  • 2004 客家流行音樂的社會實踐──邱晨、林生祥、阿淘(客委會計畫)
  • 2004 鍾理和與龍瑛宗──台灣南北客家文化經驗差異之研究(客委會計畫)
  • 2001-2003 澳洲國族文化的成形與轉型(國科會計畫)
  • 2001 文化研究國際營(國科會計畫)
  • 2000-2001 澳洲論述:文學與電影(國科會計畫)
  • 1996-1998 新英文文學:跨越疆界─東南亞英文文學(國科會計畫)

書評

  • 2003 Book review on The Merlion and the Hibiscus: Contemporary Short Stories from Singapore and Malaysia by Mukherjee, Singh, and Quayum (eds.) and Singaporean Literature in English: A Critical Reader by Quayum and Wicks (eds.), Sun Yat-sen Journal of Humanities 16 (Summer 2003): 101-103.
  • 2002 《中國時報‧開卷》每周書評 2002.11.10 《檳榔豔》(李天葆著,一方出版社)

報紙期刊導讀

  • 2003 〈麥克‧克萊頓──期待改善美國科學文化〉《誠品好讀》36 (2003.9):60-61
  • 2003 〈澳洲的文學電影〉《聯合報》副刊 2003.3.15-16